中華藝術鑑賞報一禪詩系列《蠅子透窗/古靈神贊》
【詩文】
《蠅子透窗偈》
古靈神贊,
為愛尋光紙,
不能透處難。
忽然撞著來時路,
始覺平生被眼瞞。
【凡人解讀】
這是僧人守端寫的一首著名的偈頌,他以蠅子鑽窗來比喻修禪求佛。這首偈子通過蒼蠅在窗紙上亂碰亂撞,始終無法通過,忽然間又找到了出路的故事,形象生動地闡述了禪宗南宗的“頓悟”學說。這是一首寓言詩,寫得充滿哲理且又別有風味。
蠅子為了尋求光明,拼命地往窗外鑽,它沒料到隔著一層窗紙,無論如何也鑽不出去。一旦它撞著了飛來時的道路,就馬上可以飛出去,找到光明,這時候才發現原來眼睛一直被假象所矇蔽。修禪也是如此,如果人們認為捧著佛書經典,一味地死啃、囫圇吞棗,就可以求禪成佛的話,那他就錯了。照搬佛書經典而不用心體會,只能像蠅子撲窗一樣亂撞亂碰,永遠找不到佛法。只有直指人心,方能尋求通向禪的大道,最終頓悟成佛。
【作者簡介 】
守端(1025-1072),北宋江西袁州楊岐山普明禪院僧。字白雲,號新圓通,俗姓葛,衡陽(今屬湖南省)人。幼習儒業,稔悉翰墨,成年後始從茶陵鬱禪師披剃,得法於南禪臨濟宗楊岐派祖師方會。遊廬山時,經圓通寺主居訥禪師推薦,往任江州承天寺住持。後復回廬山圓通寺,隱此甚久,故得“新圓能”之別號。還曾居浙江餘杭法華山龍門寺、安徽舒州白雲山海會寺等處。他在佛學上頗有造詣,在佛教界名望極高,善於講經,門徒如雲
【沙門空海】
《守端禪師初受戒》凡初入僧伽,未經淘汰者,性情哪得銷鎔,動止必乖繩墨。所以金非鍛鍊,終是頑礦;玉必琢磨,方成良器。佛法如大海,漸入漸深。眾位既進堂,習受戒法,必要熟讀《毗尼》。戒法多學一分,自有一分受用。月窯禪師雲:“高以下基,洪由纖起。學得一句一偈,記在八識田中,永為成佛種子。今日以為持戒把柄,未來撥轉形來,現在受生。”經雲:“人身難得今已得,戒法難聞今已聞。”莫要自託愚迷,安心魯鈍,混過光陰,不肯習學。世儒尚然,輕尺璧而貴寸陰,況我輩出家人,豈可懈怠乎!古德雲:“學不負人,人負於學。”何也?蓋學則庶民之子為公卿,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民。圓法師雲:“古人不遠千里求師,參方知識,今生不學,來生轉愚痴。”若是於受戒堂中,一期空過,持犯茫然,受戒無益,可惜堂堂僧相,辜負自己發心登山,抑且辜負堂中諸師教誡。
眾位要拖起眉毛,精進熟讀《毗尼》。受戒後,要認真持戒修行。
眾位既然發心受戒,必須要信得極點。若是淺浮之信,縱受戒亦不得戒。須具決定信,乃至失命因緣,終不毀犯佛戒。如昔波羅脂(奈)國,有二比丘,同往舍衛國問訊世尊,中途渴乏無水。前到一水井,一比丘汲水便飲,一比丘見水有蟲不飲。其飲者即問曰:“汝何不飲?”彼對曰:“如來制戒曰,‘不得飲水中有蟲之水’。”飲者勸之曰:“長老且飲,勿令渴死,不得見佛。”彼答曰:“我寧喪身,不毀佛戒。”遂被渴死,感生忉利天上,天生具足,是夜,先到佛所,禮足聞法,得法眼淨。飲水比丘後日方得見佛。佛知而故問:“汝從何而來,為有伴否?”比丘以上事白佛。佛言:“汝痴!汝須見我,猶不見我,毀我佛戒故。彼死比丘已先見我。”此可謂守戒一分,自有一分受用者是也。是故佛言:“若佛離數千裡,憶念我戒者,是常見我,必得道果;若不念我戒者,雖在我左右,猶不見我,終不得道。”
今眾位發心受戒,須具決定信而求之,切不可外徒虛名,內無真實。眾位要謹慎珍重;受戒後,要認真持戒修行。。
平安吉祥,元宵節快樂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