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藝術鑑賞報一禪詩系列《睹木平和尚》
中華藝術鑑賞報一禪詩系列《睹木平和尚》
【詩文】
《睹木平和尚》
[五代]文益
木平山裡人,貌古年復少。
相看陌路同,論心秋月皎。
懷衲線非蠶,助歌聲有鳥。
城闕今日來,一謳曾已曉。
【凡人解讀】
山裡的人,面貌古樸卻顯得年輕。 相互注視在陌生的路上,談論內心的事情,如同明亮的秋月。 懷念柔軟的衣衫並不是因為絲織蠶而來,而是因為有鳥兒助唱。 城闕如今到來,一曲歌聲早已破曉。
這首詩通過描繪木平禪師的外貌、行為和所處環境,展現了一位超脫世俗、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禪師形象。從中,我們可以感受到禪宗的清靜與禪意,以及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解。
【作者簡介】
文益禪師,不僅是禪宗五家七派之法眼宗的開山祖師,更是一位博學多才的高僧。他的詩詞和禪理都表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生智慧。這首《睹木平和尚》正是他詩詞中的佳作,展現了他對禪宗的獨特見解和深厚情感。
【沙門空海】
善暹禪師為唐代江西袁州木平山僧,系蟠龍可文禪師法嗣,為青原下六世。論輩分,善暹禪師為文益的師祖,實際上,他年齡也長於文益。善暹禪風嚴峻,嚴謹戒行。南唐國主李昪慕其道譽,迎請金陵供養,待以師禮。寂滅後,賜諡“真寂彈師”。文益禪師這首詩,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善暹禪師的生平事蹟。從其出身經歷,至其容貌行止,乃至其生活細節,莫不縷縷道來。一個淳樸古雅的得道高僧的形象,很清晰鮮明地顯現在我們的面前。詩寫得很平靜,很客觀,似乎並沒有帶什麼感情。其實詩裡所寄託的,正是作為晚輩後學對前輩高僧的真誠由衷的崇敬和摯愛。意在言外,其意無窮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