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藝術鑑賞報一禪詩系列《松柏操》【詩文】

中華藝術鑑賞報一禪詩系列《松柏操》
【詩文】
《松柏操》
    唐·慧忠
雪後始知鬆桂別,
雲收方見濟河分。
不因世主教還俗,
哪辨雞群與鶴群!
🙏【作者簡介】
慧忠(817—882),泉州仙遊人。住龜洋山。唐武宗廢佛,例為白衣。迄宣宗中興,亦只為白衣,過午不食。不宇而禪,跡不出山達三十餘年。
【凡人解讀】
這是一首意氣風發、擲地有聲的護法詩。
武宗廢佛(853年),是歷史上有名的事件。有不少僧侶在世俗的壓力下成為佛的逆子。而悟道的慧忠禪師則保持了高凜的節操,弘法傳燈而不鬆懈。
人在災難與挫折面前,如果迷了自性,就成了行屍走肉,變成了強權的奴隸。只有覺悟者時刻保持著清醒,護守著節氣,心源不昏。其實強權並不足懼,可怕的是泯滅了自尊。畢竟雲霧籠不住江河湖漢,皚皚大雪埋不住青松。
下面是禪師的續偈:“多年塵事謾騰騰,雖著方袍未是僧。今日修行依善惡,滿頭留髮候然燈。形跡雖變道常存,混俗心源亦不昏。試讀善財巡禮偈,當時豈例作沙門。
🙏【沙門空海】南陽慧忠(?-775年),唐代高僧。俗家名冉虎茵,法名釋慧忠,世稱南陽慧忠國師,諡號大證禪師,越州諸暨(治在今浙江諸暨)人。博通經律,法受雙峰,是禪宗六祖惠能門下的五大宗匠之一,與菏澤神會共同在北方弘揚六祖禪風。他備受唐朝三代皇帝唐玄宗、唐肅宗和唐代宗的禮遇,受封國師。冉虎茵、釋慧忠別名
南陽慧忠國師
慧忠自幼學習佛法,通達經律,十六歲時因仰慕六祖之名前往曹溪拜見,並獲得心印,為惠能門下高足之一。在受法曹溪之後,在吳楚的四明山、天目山、武當山和羅浮山等山參學,天授元年(690年),到淅川白崖山的黨子谷,修煉四十餘年,道譽甚高。曾經有盜賊進入山中,以刀脅持,慧忠禪師禪坐不動,盜賊欽服而退。
唐玄宗在位時,非常欽佩慧忠的道年(720年)時,將其迎往京城長安,後擔任南陽龍興寺的住持。安史之亂期間,慧忠離開長安,隱遁山林。
上元二年(761年),唐肅宗派使者又將他迎回長安,敕住千福寺,後又移居光宅寺。他向皇帝闡述“理人治國之要,暢唐堯虞舜之風”,受到肅宗的肯定,待以國師之禮。他詔請朝廷於武當山立太一延昌寺,又於白崖山黨子谷置長壽寺,各置大藏經一部。
大曆三年(768年),唐代宗召請慧忠入宮傳法,後賜居寶光寺。大師隨宜說法,極受尊崇,僧俗弟子逾萬人。
大曆十年十二月(775年),慧忠圓寂,諡號“大證禪師”。
平安吉祥,善心善行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臺灣硬筆書法藝術協會2025會員聯展暨名家邀請展隆重開幕

【清菴齋細說沉香】香之十德

中華藝術鑑賞報一禪詩系列《滔滔不持戒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