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藝術鑑賞報一禪詩系列《雪後始諳鬆桂別》
中華藝術鑑賞報一禪詩系列《雪後始諳鬆桂別》
【詩文】
《松柏操》
唐·慧忠
雪後始知鬆桂別,
雲收方見濟河分。
不因世主教還俗,
哪辨雞群與鶴群!
【作者簡介】
松柏操唐·慧忠雪後始知鬆桂別,雲收方見濟河分。不因世主教還俗,哪辨雞群與鶴群!慧忠(817—882),泉州市仙遊人。住龜洋山。唐武宗廢佛,例為白衣。迄宣宗中興,亦只為白衣,過午不食。不宇而禪,跡不出山達三十餘年。[賞析]這是一首意氣風發、擲地有聲的護法詩。武宗廢佛(853年),是歷史上有名的事件。有不少僧侶在世俗的壓力下成為佛的逆子。而悟道的慧忠禪師則保持了高凜的節操,弘法傳燈而不鬆懈。人在災難與挫折面前,如果迷了自性,就成了行屍走肉,變成了強權的奴隸。只有覺悟者時刻保持著清醒,護守著節氣,心源不昏。其實強權並不足懼,可怕的是泯滅了自尊。畢竟雲霧籠不住江河湖漢,皚皚大雪埋不住青松。下面是禪師的續偈:“多年塵事謾騰騰,雖著方袍未是僧。今日修行依善惡,滿頭留髮候然燈。形跡雖變道常存,混俗心源亦不昏。試讀善財巡禮偈,當時豈例作沙門。”
[作者簡介]
【凡人解讀】
這是一首意氣風發、擲地有聲的護法詩。
武宗廢佛(853年),是歷史上有名的事件。有不少僧侶在世俗的壓力下成為佛的逆子。而悟道的慧忠禪師則保持了高凜的節操,弘法傳燈而不鬆懈。
人在災難與挫折面前,如果迷了自性,就成了行屍走肉,變成了強權的奴隸。只有覺悟者時刻保持著清醒,護守著節氣,心源不昏。其實強權並不足懼,可怕的是泯滅了自尊。畢竟雲霧籠不住江河湖漢,皚皚大雪埋不住青松。
下面是禪師的續偈:“多年塵事謾騰騰,雖著方袍未是僧。今日修行依善惡,滿頭留髮候然燈。形跡雖變道常存,混俗心源亦不昏。試讀善財巡禮偈,當時豈例作沙門。”
【沙門空海】
【清勝禪寺】坐落於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鍾管鎮幹山村龍鳳闞山。在幽邃靜謐的闞山旁邊,是挺拔秀麗的“鳳山”。與鳳山並肩聳立的是蜿蜒蔥蘢的“龍山”。傳說一千多年前,闞澤家族獻其舍宅,建為“闞山廟”。幾經修建,至唐代,已頗其規模,飛簷翹角,氣勢恢宏,改名為“清勝禪寺”。禪寺由於是依龍山而建,故環境非常優美。
【位置優越】離杭州西湖和莫干山景區40公里,距南太湖景區50公里,距德清高鐵站十幾公里,距鍾管高速口不到5公里,與上海、杭州、蘇州、嘉興、湖州等各大城市毗鄰,交通便利 。
【清勝禪修】全面啟動大中華禪文化智能系統功能,按照一乘圓教如來道水準,全方位向社會開放,普等弘揚禪、淨、臺、賢四大宗的核心教理,法供養一切人民。亦秉承“佛法不離世間法”理念,與時俱進:以“人生佛教生命禪”為資糧,普等成就具緣的三寶弟子和禪修學員們開啟生命實相智慧,妙用禪心,所作皆成。以“人間佛教生活禪”為準則,和敬道場,和睦家庭、和諧社會、和平世界。以“不忘初心使命禪”為準繩,圓滿一切眾生參禪悟道覺悟人生、奉獻人生,及奮鬥有成圓滿人生的菩提智願。
【清勝文化】設立“禪淨臺賢”文化中心,開放公共圖書館,面向大眾開展多種形式的利民活動,力爭完成“十大公益”:講經、唸佛、讀書、培訓、養生、論壇、藝術、禪修、朝聖、禪茶;以此弘揚具有中國特色覺性文化,傳遞健康、有益、積極向上的“大中華文明禪”的真理、規律、思想和智慧,成為了一個服務社會和大眾的十方叢林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