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藝術鑑賞報一禪詩系列《長竿偈》【詩文】
中華藝術鑑賞報一禪詩系列《長竿偈》
【詩文】
長慶景岑
百尺竿頭不動人,
雖然得入未為真。
百尺竿頭須進歩,
十方世界是全身。
【凡人解讀】
長沙景岑禪師有一首《竹竿偈》很能啟人思考:“百尺竿頭不動人,雖然得入未為真,百尺竿頭須進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”百尺竿頭,已經到了很高的境界,但仍然不過是人生的過程的一部分,人生並沒有頂點,還有海闊天空的大境界需要追求,還有更廣闊的世界需要面對,世界沒有 盡頭,人的努力也沒有盡頭。 百丈竿頭不動人,雖然得入未為真。百尺竿頭須進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譯文:師傅出示了一份偈帖:百丈的竹竿並不算高,尚需更進一步,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。
典故:這是個佛教中的故事。據宋代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記載,當時有位高僧名叫景岑,號招賢大師,其佛學造詣極高,常被各地請去傳道講經。一天,他應邀到佛寺講經時,有僧人施禮請他解答關於佛教最高境界——十方世界的問題。
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,招賢大師當場唱了一句偈語,意為如果道行的修養到了百尺竿頭那樣的境地不再前進,那麼,雖然了得,卻還不是純真,即使修到百足竿頭的頂端,仍然不能鬆勁,絕對不能自滿,也絕對不能中輟,繼續用心去做,仔細去做,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。
【作者簡介】
在古代的中國,禪宗的修行者們常常通過師徒間的對話來傳遞智慧。
岑禪師是一位著名的禪宗大師,他派他的小徒弟去拜訪另一位大師——南泉普願禪師。
這是一個關於師徒間智慧交流的故事。
公案情景
景岑禪師派了一個年輕的和尚去見南泉普願禪師。
年輕和尚回來後,景岑禪師問他:“你見到南泉和尚的時候,他在做什麼?”
年輕和尚回答說:“南泉和尚只是安靜地坐著,一句話也不說,一動也不動。”
景岑禪師聽了之後,就作了一首詩:
“站在高高的竿子頂端的人,雖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,但這並不是真正的領悟;站在高高的竿子頂端的人,還需要繼續向前走,因為整個世界都是你的一部分。”
有一個學習禪宗的學生問:“已經站在高高的竿子頂端了,怎麼還能繼續向前走呢?”
景岑禪師回答說:“就像朗州的山,灃州的水一樣。”
學習禪宗的學生說:“我不明白。”
景岑禪師接著說:“整個國家,所有的湖泊和海洋,都是修行的地方。”
這段故事通過對話和詩歌,傳達了禪宗追求不斷進步和領悟的精神,以及通過自然和日常生活來尋找和理解禪理的方法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