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藝術鑑賞報一禪詩系列《學道須先且學貧》
中華藝術鑑賞報一禪詩系列《學道須先且學貧》 【詩文】 《學道須先且學貧》 居循龍牙禪師 學道先須且學貧, 學貧貧後道方親; 一朝體得成貧道, 道用還如貧底人。 【俗人解讀】 貧,蘊含著無窮的奧妙。不一定是經濟上的貧窮,更是心念意識上的放空,回到「一窮二白」的狀態。這樣就可以更好地覺知,敏銳地感知一切的到來和狀態,感知「豐盛」與「宏大」 「學貧貧後道方親。」學貧,貧後,道才會親臨。如果一個人懂得安貧樂道,能在貧窮里不屈不辱、不卑不亢地做自己,那麼,就擁有了極大的富有。「大貧就是大富貴, 宇宙全是智慧花」。 「一朝體得成貧道。」人能貧窮到什麼程度呢?此時的貧窮是真的貧嗎?有一位香巖禪師說,「去年貧未是貧,去年貧尚有立錐之地;今年貧,立錐之地也無。」雖然連「立錐之地」都沒有,但是,有無邊的法界,有萬妙的宇宙。沒有人願意靠近你,沒有瑣碎的人事叨擾,恰是臥薪嚐膽、韜光養晦的好時機。 【作者簡介】 龍牙居遁 唐代著名禪師、詩僧 龍牙居遁禪師(835~923)是唐代著名高僧,也是著名的詩僧。禪師俗姓郭,撫州城南人,是洞山良价禪師的弟子。龍牙禪師曾跟隨良价禪師學法,得到良价禪師的真傳。悟道之後,住持長沙龍牙法濟禪寺,故人稱龍牙禪師。 龍牙居遁是什麼時代的角色?龍牙居遁在他的領域有何成就?龍牙居遁的哪些特質使其獨特 14歲時,于吉州(治所在廬陵,即今吉安市)蒲田寺(一作“滿田寺”)出家。後於嵩嶽受戒。在遊學過程中,先後參訪過翠微無學、香嚴、白馬、臨濟義玄、德山宣鑑、洞山良价等,終嗣洞山之法。湖南馬氏請之(《祖堂集》稱,“楚王殿下請赴”),居潭州(治所在長沙,即今長沙市)龍牙山妙濟禪苑(該禪苑後名龍牙寺),並授號曰“證空大師”,人稱“龍牙居遁禪師”。有徒五百餘。終於五代後梁龍德三年九月。有“龍牙西來意”(一作“龍牙過板”)等公案傳世。4 有關居遁事蹟的原始資料主要有《祖堂集》卷八,《宋高僧傳》卷十三,《景德傳燈錄》卷十七等. 據《宋高僧傳》卷十三: 龍牙山釋居遁,姓郭氏,臨川南城人也.年殆十四,警世無常,而守恬淡,白親往求出家於廬陵滿田寺.於嵩山受具戒已,思其擇木,乃參翠微禪會.迷復未歸,莫知投詣.聞洞上言玄格峻,而躬造之.遁少進問曰:"何謂祖意?"答曰:"若洞水逆流,即當為說."而於言下體解玄微,隱眾棲息.七八年間,孜孜戢曜.時...